媒体纵览

【河南日报】聚焦河南自贸试验区之智库连线:六位专家谈经验给建议

信息来源: 暂无 作者: 暂无 发布日期: 2017-04-22

【河南日报】聚焦河南自贸试验区之智库连线:六位专家谈经验给建议

文章链接:http://qbview.url.cn/getResourceInfo?appid=31&url=http%3A%2F%2Fwww.henandaily.cn%2Fcontent%2Fszheng%2Fzygcha%2F2017%2F0421%2F43094.html%3Fnsukey%3DpCy17YMxbrEQxD1MYhrdUhX6X%252BEMFZIXc5oNFtd2C0oV68YQ2IZ4QPql7Ce0IvbI0T4GecIBInFpdCmOQ5iFpLGg6CwhACd%252Fi%252FVVK0clEbxiC%252B0ayY49ojQgwujsQ6iJ4dvmgaldidBedLFMdbFoJAoTUpTQuqwHLVYGEQa6SoN82Um66xtlrNvddtcgjmHK&version=10000&doview=1&ua=Mozilla%2F5.0+(Windows+NT+10.0%3B+Win64%3B+x64)+AppleWebKit%2F537.36+(KHTML%2C+like+Gecko)+Chrome%2F57.0.2987.133+Safari%2F537.36&keeplink=0&reformat=0

2017年4月21日,河南日报发布联合我院专家学者,与国内自贸试验区研究主要智库开展智库连线报道。以下为原文内容:

编者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包括河南在内的7个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从点到面,从沿海到内陆,对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形成全面支撑。先期获批的上海等4个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经验?对于河南建设自贸试验区,先行地区有哪些建议?本报城市经济采访部、新闻出版部联合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专家学者,共同设计问题,与国内自贸试验区研究主要智库开展智库连线报道。

为内陆地区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

——访复旦大学上海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

尹晨教授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上海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承担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咨询及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研究工作

问: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以来,取得了哪些经验?

答: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三年多来,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一批重要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初衷。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功探索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借鉴国际规则,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出台了54项扩大开放措施;上海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完善了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率先建立,有效提高了企业通关效率;在金融开放领域,上海自贸试验区以自由贸易账户为核心的金融开放创新不断推进,自由贸易账户的功能不断拓展。

上海自贸试验区大力推进以简政放权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加快完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国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问:上海自贸试验区未来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把握基本定位,强化使命担当,继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自贸试验区要更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问: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的经验,你认为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应该抓住哪些重点环节,有何建议?

答:河南自贸试验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要素优势和政策优势。河南自贸试验区可以在复制推广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试验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为内陆地区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建立和完善与开放型经济相匹配的制度创新体系;以简政放权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为核心,完善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政府治理体系;注重自贸试验区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协同联动,对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重政策叠加的战略机遇,为推动经济迈上中高端水平作出新贡献;针对国家建设高水平自贸试验区网络和推进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中的难点和焦点问题,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为对外谈判提供实践依据。

自贸试验区可尝试引入国际贸易新规则

——访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

佟家栋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现任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为天津市政府及商务部等咨询专家 

问:随着包括河南在内的新一批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你认为现阶段自贸试验运行中的改革难点在哪?

答:近日,国务院印发了七家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决策。

从实际效果来看,前期挂牌运行的四家自贸试验区均有不俗表现。这四家自贸试验区的共同点是,高度重视中央政府赋予的建设任务,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很高的地方执行力,很好地挖掘潜力,在“地方事权”可以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自贸试验区在中国开放经济新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这主要是因为,首先,自贸试验区启动的时间还比较短,体制机制的创新还需要时间;其次,对风险可控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各级领导和部门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大胆试验和尽可能不出风险,这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主流。因此,在现有自贸试验区建设中,更加重视如何转变政府职能,而较少重视可能引起风险的对外开放制度和政策体系的探索。

问:对下一步自贸试验区改革重点,你有什么建议?

答:现有自贸试验区逐步深化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下一步发展明确定位;需要在决策体制方面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在允许先行先试方面的自主创新权利和空间;负面清单的逐步压缩或简化;具有吸引力的税收及其他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的建立和完善等。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这不仅是说给上海听的,也是说给肩负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新体系试验任务的所有自贸试验区听的。

中央批复了七家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将开放经济新体系探索的范围扩大,吸纳重庆改革开放的新思路、吸纳郑州多式联运的国际性物流中心的建设思路,吸纳其他地区高科技发展和港口经济发展的做法,力图将中国开放经济搞得比较好的省份或地区,纳入开放平台,使自贸试验区包含更多的试验模式。

我认为,在新增自贸试验区更大胆地出台相关政策,可尝试引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的内容,让自贸试验区尝试一些压力,避免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在全球普遍实施时,我们准备不足。

自贸试验区数量扩大与深化改革并行不悖,在包容更多试验模式的同时,我认为首先确立一些共性且成功的经验,在新设立的自贸试验区率先推广,而对原有四家自贸试验区要及时调整、少走弯路。

引导企业向自贸试验区聚集

——访福建师范大学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

黄茂兴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等问题研究,所在研究院就自贸试验区优化产业等前沿问题进行研究,承担培训自贸试验区高端人才任务

问: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近两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投资制度、贸易方式转变、行政管理体制、事中事后监管、对台先行先试等领域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一批全国领先的改革创新试点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推动简政放权上,福建自贸试验区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建设统一的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通过优化贸易通关环境,贸易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了“一个平台、一个界面、一点接入、一次申报”,推动了国际贸易各项业务的便利化。

在创新投资管理模式上,福建自贸试验区提出了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将投资项目涉及的所有审批事项合并为规划选址与用地、项目核准或备案、设计审查与施工许可、统一竣工验收等4个办理阶段,每个阶段均采取“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的综合审批。

与其他自贸试验区相比,对台合作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一大特色。福建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不断推进对台领域的先行先试,在促进两岸经贸以及人员往来便利化、常态化、务实化方面相继推出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

问:根据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创新经验,河南自贸试验区应进行哪些制度创新?

答:作为改革开放的高地,河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目标应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激发各类经济主体活力。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河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建设。

加快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目前对自贸试验区的“一线”放开压力测试不够,需要河南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与国际高标准的负面清单相对标。完善投资促进平台,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推动开放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加强贸易监督力量及监管体系建设。自贸试验区设立以后,需要海关、检验检疫、税务等部门大力推进监管手续、监管流程改革,有效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和监管效率。

完善协调共治的工作机制政府监管模式应逐渐由之前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向“宽进严管”,这本身是一个系统转变的过程,需形成一个政府各部门及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协调监管的常态化机制。

着力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引导企业向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聚集,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加快形成制度创新体系

——访中山大学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

毛艳华教授长期从事空间经济、国际贸易和珠三角经济研究,在中国开放型经济和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等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

问: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创新国际贸易规则有何经验?

答: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把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因此,广东自贸试验区承担着深化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试验平台作用。挂牌近两年来,在CEPA框架下不断探索对港澳金融、商贸、法律、会计、航运物流、电信等领域的扩大开放,进一步取消或放宽了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重点在金融服务、交通航运服务、商贸服务等领域先期取得了突破。此外,加快促进粤港澳服务行业标准衔接,推动粤港澳人才、资金、信息等服务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广东自贸试验区努力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贸易投资规则体系。一是建立了与负面清单相适应的投资准入管理配套体制,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如“一口受理”新模式和“十一证三章”联办等。二是建立了以智能化通关体系为重点的贸易便利化监管模式。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检验检疫“智检口岸”等。三是完善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首创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成立自贸试验区法院、组建专业仲裁机构等,不断优化法制环境。

问:跨境金融业务飞速发展是前海蛇口片区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方面广东有何经验?

答: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也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主要试点任务。近两年来,深圳前海蛇口、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三个片区的金融开放创新主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降低区内企业融资成本。其中,前海蛇口片区近两年来在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扩大开放、创新型金融业务、要素交易平台等方面不断探索,实现了多个全国首次,包括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跨境双向发债、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试点等,其中多项改革经验已在国内其他地区推广。

问:结合广东的经验,你认为河南建设自贸试验区应该注意哪些重点环节,如何实现突破?

答:自贸试验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应告别传统开发区建设模式。因此,河南自贸试验区应加快构建好基本制度框架,包括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金融服务业开放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

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领域进行的探索试验,可以形成强大的制度创新“外溢效应”,从而不断集聚国际国内高端要素,推动自贸试验区加快形成国际贸易、物流、航运、金融等功能平台,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加快口岸建设 打造“多枢纽”

——访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恩专

刘恩专教授为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际贸易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跨国公司与FDI、世界自由贸易港区等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问: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以来,飞机租赁、融资租赁等业态发展很快,在相关的制度建设上有什么经验?

答: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是充分利用本地先进制造业聚集、口岸腹地广阔和开放政策资源丰厚的综合优势,实现融资租赁业的高度聚集,领跑全国租赁业。融资租赁业是一种集贸易、金融和制造业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因而能够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产业载体。

目前,作为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的东疆保税港区,是中国融资租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其中飞机、国际航运船舶和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分别占全国的90%、80%和100%,是全国融资租赁资产交易的功能平台。它的成功有三条经验:一是东疆保税港区的超前探索;二是用足用好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三是主动与国际领先区域接轨,在法律、融资、贸易、监管和专业服务等方面形成国际仿真的制度环境,产业发展新优势基础扎实。

问:天津在口岸建设、发展航空物流上与郑州有相似的地方,天津的经验对郑州有哪些启发?

答:天津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开放口岸,在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推动下,口岸服务机制不断创新,大通关体系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速推进,通关便利化水平迅速提高,区域口岸合作继续深化,增强了口岸服务辐射和带动能力。

郑州作为全国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内陆城市,今后口岸建设定会加速推进。河南应加快建设肉类进口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粮食进口口岸等一批特定口岸和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要积极打造向西陆路贸易通道的“多枢纽”,尽快实现国际运邮业务常态化。

问:对于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你认为有哪些着力点,有何建议?

答:经过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的实践,其制度创新和试验的路径、方式和举措已经基本成熟,新的自贸试验区工作着力点应该首先放在能够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彰显地区优势的方面。

河南自贸试验区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内陆功能性口岸最多、多枢纽贸易物流通道、产业和市场辐射面广,要努力将这些优势、特色与改革创新最大程度地结合起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没有产业高度聚集形成的发展效应,制度创新就会成为空话。要与国际“对标”,从微观着手,努力营造企业导向的营商环境。还有就是充分向自贸试验区片区放权,尽快实现“自贸试验区事,自贸试验区办”。

突出特色 抓好着力点

——访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

耿明斋教授长期致力于经济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参与了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研究

问:你认为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应该抓住哪些重点环节、突出哪些特色?

答:枢纽和物流是河南得以进入国家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前提和基础条件,也是河南自贸试验区最需要突出的特色。作为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地区,建设联通全国、覆盖全球、高度现代化的陆路和空中交通枢纽,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疏和分拨中心,是实现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国务院公布的《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也是这一基础和特色的体现。

问:河南应如何打造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答:河南应该在四个环节下功夫:一是拓展机场、火车站、公路运输站点重要枢纽节点基础设施规模,完善功能,提升其承载力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密由郑州中心枢纽站点通向全国的陆路和空中交通通道,提升全国范围内尤其是500公里半径范围内人流、物流、信息流向中心枢纽站点集疏能力,尤其是加密由郑州机场伸向全国各区域的中转航线;三是加密中欧班列(郑州)的频次,增加境外城市节点;四是境外枢纽站点的对接与建设,重点建设境外集疏站点,形成境内境外双枢纽格局。

国务院公布的总体方案中给河南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和建设目标,是要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建成“全面改革开放实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引领内陆经济转型发展,推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这就意味着,地处内陆的河南要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参与全球分工,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实际上,河南近年来布局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也都是围绕建设枢纽和发展物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这一思路展开的。

问: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应抓住哪些着力点?

答:应该抓住如下重点着力。

多式联运。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破除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多式联运顺畅发展。

口岸建设和通关体制。口岸是人流物流国际间进出的合法通道,更多的口岸才能适应以枢纽和物流为基础的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因此,用好现有的各类指定口岸,增设更多的指定口岸,是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推动跨境电商先行。跨境电商是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形成的重要支撑,郑州是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拥有较好的基础,支持和鼓励跨境电商率先发展,将对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起到直接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深化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的相关政策资源,加快中资民营中小银行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的步伐,引入境外资本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各种股权投资基金,加快制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也是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优先着力点。